随着春运的临近
春节怎么办、能不能回家过年
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
最近,“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话题的讨论热度攀升,微博话题#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阅读量达5亿。
来源:新华网思客
29省份倡议就地过节
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连日来,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份纷纷发声,倡议在工作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表示:
■要引导错峰出行和线上消费
■优化和错峰安排学校寒假放假、春季开学的时间
■倡导在工作地过年
■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
■严控交通客流
■提高人员通行的效率
■对会议活动、景区参观旅游等各种公共场所都要严格遵守各地的相关规定以及对人员控制的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
来源:新华网思客
多位专家紧急提示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也是惯例。但受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影响,非必要不返乡成为了2021年春节的艰难选择,况且绝大多数群众还尚未接种疫苗,不注意防护的话,仍有感染可能。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此前发文:
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工作地休假,做好留在工作地的职工春节期间保障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
去年国庆节,“几亿人口在流动都没有事儿”,但春节期间流动,“不行”。张伯礼表示,因为现在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
挺过去,迎来春暖花开,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种,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就会大好转,乃至迎来决定性胜利。
张伯礼在电视节目中对2021年春节疫情作出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称:
“今年春节,希望大家坚持原来一起抗疫的策略,正视风险。尽量减少聚集,不举办人群过多的聚会。”
本土病例仍然只是零星散发,除了对中风险地区采取相应措施,不能要求大家都待在家里,春节都不要出去。
对于“就地过年”,网民表示理解,但也“心情复杂”。有网民说,“就地过年是为了一家的平安”“理解疫情防控难处”“只要情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
也有网民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想回家”“再观望一下吧”。
就地过年发“红包”
可以有!
为了让“就地过年”更方便、更充实、更愉快,不少地方和部门“想在前面”“诚意满满”。
■铁路部门与各大航空公司近日开启免费退改签服务;
■疾控中心通过流调为市民营造安全活动空间。
浙江、福建
发放“留岗红包”
■浙江、福建等省部分地市提出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措施↓↓↓
比如:
宁波市奉化区发布消息称,对奉化区民营企业在职在岗市外务工人员留在奉化过春节的,按5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留奉补助。
此外,溪口旅游景区对该区民营企业在职在岗市外务工人员免门票费210元/人;给予每名留奉在职在岗市外务工人员500元春节专项消费券等。
福建泉州人社局等六部门也联合出台了鼓励外地来泉务工人员“留泉过年”8条措施。
对留泉过年的非泉州籍企业工会会员,经审核确认后按每人200元标准网上申领新年红包;
对留泉过年的非泉州籍困难家庭的企业职工,每户给予一次性困难补助1000元。
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温度,
很多时候体现在,
人性化的举措和细节的关怀上。
疫情防控是全民联动、群防群控,
考验的不只是个人的配合,
更有各个环节的联动。
(信息来源:劳动报)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